首页 -  精品力作
韩庆祥作品系列
发布时间:2024-11-05 浏览次数:

韩庆祥作品系列

作者:韩庆祥  

总册数4册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韩庆祥代表作

汇聚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

40年学术成果

聚焦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和人学理论

从学术学理层面深入研究中国道路问题

揭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之道

丛书介绍

本丛书是韩庆祥教授对学术生涯、研究历程、演进逻辑、思想领悟进行的清理与总结,包含《论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作为分析框架的哲学》4部代表性著作。这4部著作从哲学到人学,再到人的能力问题研究,进而切入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是韩庆祥教授思想逻辑发展的结果,这些研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汇聚了韩庆祥教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持续思考,其内在理论逻辑是一贯的,在这一逻辑的背后,始终是韩庆祥教授对现实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的关注。《韩庆祥作品系列》秉承用哲学思考问题、用思想传递时代、用理念引领发展、用实践发展理论的理念,在学理性、思想性和实践性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书号

书名

定价

978-7-303-29592-0

论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

106

978-7-303-29523-4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

109

978-7-303-2993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

116

978-7-303-29569-2

作为分析框架的哲学

86


作者介绍

韩庆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4年入选“国家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央组织部联系的高级专家,第六届国务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曾兼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


精彩章节


世界眼光: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21世纪的世界处在新的动荡变革期,是一个以“变革与重构”为时代特征的“不确定”的世界,是会出现系统性风险的世界,因而迫切需要理论解释。面对百年变局中的“世界动荡”“变革重构”“不确定”的整个世界,自由主义出现了话语解释困境;正在实现强起来的中国也需要中国理论强起来,能为解决21世纪的世界问题贡献中国理论,并掌握解释21世纪世界的理论话语权。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是为了解释和引领21世纪世界相关的命题,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解释21世纪世界并掌握话语权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历史、时代和世界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具前沿性、最具前瞻性、最具潜力的理论建构性的重大课题。我们应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基石,构建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从中国式现代化经人类文明新形态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环环递进、层层提升、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从中国式现代化到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范式、内容、空间的提升,它把“中国式”提升为“人类范式”,把“现代化”发展提升为对整个人类、社会与国家、民族进步的不懈追求及积累起来的积极“文明”成果,这是哲学思维的上升。就此而言,西方式现代化表面上似乎具有人类普遍性,实质上体现的是西方特殊性,中国式现代化表面看来只具有中国特色,深入且从实质看,却具有世界意义。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人类文明形态到人类共同体之实践形态的一种转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上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种人类实践形式。由此看,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本质相关、逻辑上升的关系,是彼此理解的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立足点。其一,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就是与现代化直接相关的命题,它是在“深刻反思”西方式现代化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要超越以资本至上为主导逻辑的各种现代性的西方资本主义话语,又要书写坚持人民至上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版本。习近平同志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这是一个全称判断,具有广泛涵盖性,是习近平同志总结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而得出的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结论,表明中国道路对党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本源意义,是建立在“走自己的路”基石之上的。在新时代,“走自己的路”就具体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这意味着新时代党的理论也是建立在中国式现代化基石上的,当然,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也是建立在中国式现代化基石上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立足点,把中国式现代化看作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根本问题,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放射出真理光芒的道路。其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而使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转移到中国。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可理解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心历史性地转移到新时代的中国所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它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呈现出时代意义、世界意义和未来向度相关的概念。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心历史性地转移到新时代的中国,“两个大局”交织互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标志性历史事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三个意味着”,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心转移到新时代中国的根本标志,是确定“21世纪”这一时代形态的根本标识,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根本依据。第一个“意味着”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质上是实现强起来的“叙事”,是第二个、第三个“意味着”的基础,第二个、第三个“意味着”是从第一个“意味着”延展出来的,讲的是“第一个意味着”的世界意义;第二个“意味着”的主题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心转移到21世纪中国的“叙事”;第三个“意味着”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世界意义的“叙事”,正是第二个、第三个“意味着”,才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世界意义。显然,三个“意味着”的实质,主要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心转移到21世纪中国的“叙事”。世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进程中蕴含一条规律,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转移到哪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就转移到哪里。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已经历史性地转移到新时代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引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运动和发展,因此,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发展源与中心重镇也随之转移到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已成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实践创新地和理论策源地,它要引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不能否认其他国家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对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性缺陷和结构性矛盾的揭露,对新自由主义与金融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对数字资本主义与替代性选择、新帝国主义与国际新秩序、新社会主义与新共产主义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值得关注。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已成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表达”。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也改变着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

中国式现代化开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支点。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与人类文明直接相关的范畴,它从来没有脱离人类文明发展大道,是在汲取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要汲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要超越西方近代以来“主统治客”的文明范式,走向“主主平等”的文明范式;超越“资本文明”范式,走向“人本文明”范式;超越“地域文明”范式,走向“人类文明”范式;超越“单向度文明”范式,走向“全要素文明”范式;超越“单数文明”范式,走向“复数文明”范式;超越“掠夺—单赢文明”范式,走向“和合—共赢文明”范式;超越“西方中心论文明”范式,走向“多元文明互鉴”范式,为人类文明发展指明方向。因而,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要素,离开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无法真正理解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支柱。21世纪世界处于“两个大局”交织互动的新的动荡变革期。这意味着中国深度融入并影响世界,世界深刻融入并影响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这便使中国问题成为世界问题,使世界问题成为中国问题,也必然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超出中国界限进而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在“两个大局”交织互动背景下,中国如何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一边,以胸怀天下眼光把握人类命运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命运?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资本主义历史局限,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进而有效应对大变局中出现的世界性难题,为解答“世界向何处去”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迫切需要具有世界意义的理论来指引,21世纪是迫切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世纪。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之初,着重解决国内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问题。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它对解决“世界向何处去”的“人类命运”问题日益显示其重要意义。习近平同志顺应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继承马克思主义关切人类解放的传统,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理念,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的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理念,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石。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它表明中国在与世界的关系上所采取的立场和取向:坚持“世界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的世界观,超越了西方“一元主导”的世界观;坚持立足“人类社会”构建人类共建共享共治共同体的世界大同观,超越了西方基于“市民社会”的那种以邻为壑的个人利益观;坚持任何国家在主权、规则、机会上应当平等的国家观,体现“主主平等”的哲学思维,超越了西方以“主统治客”为哲学基础的 “国强必霸”的国家观;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互利普惠”的义利观,超越了西方那种“你输我赢”的义利观。显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多样统一、世界大同、国家平等、合作共赢的理念、智慧,为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指明了正确方向。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观,超越了“资本至上”的发展观;坚持尊重其他国家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其发展道路的“包容发展”的道路观,超越了“西方中心论”的道路观;坚持“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文明互学互鉴”的文明观,超越了“文明冲突论”的文明观。显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民至上、包容发展、协调发展、互学互鉴的理念和智慧,正确处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超越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为掌握社会主义发展命运指明了正确方向。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未来“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开辟了正确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世界观、大同观、国家观、义利观、发展观、道路观、文明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观,它是以多样性、人民性、平等性、包容性、普惠性为本质特征的中国理念和智慧,是“两制并存”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秩序“由变到治”、解答“世界向何处去”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概言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乎世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在重构世界格局,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成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支柱。

从总体上讲,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奠基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征,也呈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主题,又凸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所解决的根本问题,还表明新时代中国具有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