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动态
【新课程教学】王一川:谈谈当前大学美育课程
发布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

本文选自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年第2期。

作者王一川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


当前新时代新征程,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美育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美育课程应积极承担新任务,重要的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担起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培育高素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新使命。应当把中国式现代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等相关思想,落实到大学美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可以明确当前大学美育课程的新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时代社会生活需要,自觉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全力促进青年健康人格养成。

当前大学美育课程的目标在于大学生人格养成。为此,我主编的《大学美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提出美育的实质在于文心涵濡这一新思路。文心涵濡,是现代美学和美育新传统与中国式“文心”素养传统之间相互交融的结果,由此把大学美育的实质理解为大学生人格定型时感性形象的涵濡过程。“文”历来是中国思想的基础层面的东西,“尚文”构成周代以来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精神。文心涵濡,作为大学美育的实质,是个体心灵对于天文、地文和人文之变迁规律的直觉式领悟和持续浸润以及相应的知行统一人格的涵养过程。

由此设想大学美育课程,宜弱化美学理论推演而强化美育形态讲授,便于突出文心涵濡过程的作用。全书仅以两章论述美育理论,其余九章都面向美育形态。美育形态中有自然美育、社会美育、科技美育和艺术美育。艺术美育形态共计五章,为全课重点之重点,讲述中国古典型艺术美育、现代型艺术美育、外来型艺术美育、艺术门类美育、网络艺术美育。这样的构想体现对当前中国艺术美育资源的新理解和新阐释:既开发和利用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同时又大力开发和传承伴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而创造的中国现代艺术新传统,它们同样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不竭泉眼。外来型艺术也是当代中国需要继续吸纳的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艺术美育资源。网络艺术美育,意味着顺应年轻“网生代”大学生的浸透于其日常生活全过程的网络文化兴趣,选择优秀的网络艺术资源去帮助他们涵养自身人格。

上好大学美育课程,是高校师生共同关心的新课题,这里只是一次抛砖引玉尝试。欢迎大家都奉献出自己的方案来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