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动态
【中华读书报】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及需求
发布时间:2024-03-14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2024年2月28日06版

原文网址: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24-02/28/nw.D110000zhdsb_20240228_1-06.htm?div="-1

■中国儿童青少年中文分级阅读标准研制及应用研究项目组

编者按:为摸清儿童青少年阅读特点及其需求、群体差异、地区差异,在新时期有针对性地推动儿童青少年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强化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成立了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边玉芳教授为负责人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中文分级阅读标准研制及应用研究”项目组,并于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3~15岁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及需求调研。

调研内容涵盖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家庭阅读情况、学校阅读情况、中文分级阅读情况等与儿童青少年阅读相关的各类问题,以期为家长、学校及相关部门提升儿童青少年阅读水平、改善阅读现状、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提高儿童青少年阅读整体质量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该调研报告相关内容和结论首刊于本报。


阅读是个体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展和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指出,国民阅读水平高低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和社会发展,国民阅读能力越高,国家竞争力也就越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全民阅读”,从2014年至今,“全民阅读”已经连续十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引导人民群众提升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颁布,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并重视“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促进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未来人才、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也是提升国民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把“积极推动青少年阅读”列为促进“全民阅读”的重要任务之一。2023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号召各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阅读氛围日益浓厚并总体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但阅读量较少、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发展城乡差异较大、阅读指导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依然存在。

调研目的与方法

本次调研的目的为客观评估我国3~15岁(幼儿园小班至9年级)儿童青少年的阅读整体现状,发现当前儿童青少年阅读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了解家长、教师等不同群体在阅读指导和教育方面的需求,为家长、学校及相关部门提升儿童青少年阅读水平、改善阅读现状、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提高儿童青少年阅读整体质量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本次调研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学生、教师三类。学生家长为幼儿园小班至9年级各年级的学生家长;学生为4年级至9年级各年级的学生;教师为幼儿园园长和1年级至9年级各年级的语文教师。

调研内容围绕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及需求设计,主要包括儿童青少年的阅读现状、家庭阅读情况、学校阅读情况、中文分级阅读的开展情况等。确定调研内容后,课题组针对学生家长、学生、幼儿园园长、语文教师分别编制调研问卷,通过研究讨论、预试和修订,最终确定了幼儿园、1~3年级、4~6年级、7~9年级家长问卷,4~6年级、7~9年级学生问卷,幼儿园园长问卷,小学、初中语文教师问卷共9套问卷。

本次调研采用线上问卷填答的形式开展。

调研前,确保参与调研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明确调研的具体要求和组织方式,同时收集各参测地市或县(市、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设置在调研问卷中,以便调研中能够准确监控各参测地区的调研进度情况。待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由课题组提供调研问卷的网址链接和二维码,并规定问卷填答起止时间,启动调研。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实时对各参测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作答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进行作答情况反馈与问题答疑,保障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和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调研结束后,从问卷线上平台回收调研数据,建立初步的调研数据库。共回收家长问卷236711份,学生问卷118482份,园长问卷1289份,语文教师问卷6716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清理,包括对数据结果中的无效作答情况进行甄别或处理,对问卷数据进行编码审核及重新定义、逻辑判断等,最终生成可用于正式统计分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及需求调研数据库。

有效样本覆盖了幼儿园小班至9年级共12个年级的家长、4至9年级共6个年级的学生、幼儿园园长、1至9年级共9个年级的语文教师。有效样本中,学生父母的学历覆盖了从小学及以下到博士研究生不同学历水平。有效样本中,城市、

县镇、农村地区家长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0%、45.7%、22.3%;城市、县镇、农村地区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4.2%、42.1%、23.7%。

儿童、家长、学校调研结论

一、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

1.儿童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普及,且儿童青少年阅读的起始年龄越来越早,幼儿园有60.6%的孩子在3岁前开始阅读,96.3%的孩子在6岁前开始阅读。

2.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长以15~30分钟为主,分别有23.6%、35.4%、37.6%的孩子周一至周五、周末、寒暑假每天阅读超过30分钟,有一成左右的孩子平时几乎不阅读。

3.孩子的年阅读量整体偏低,但个体差异较大,43.0%孩子年阅读量在0~5本,8.6%孩子的年阅读量在30本以上。年阅读量越高的孩子,语文水平为优秀及中等偏上水平的比例更高。

4.孩子的阅读形式从幼儿园阶段以家长陪伴阅读为主,到1~3年级变为以独立阅读为主。对于阅读方式,孩子对看纸质书的喜欢远高于其他方式;除看纸质书之外,幼儿和小学生喜欢听有声书,初中生喜欢使用手机阅读。

5.孩子平时阅读最主要的场所是家里(94.1%),其次是学校(48.5%);除家和学校外,孩子对其他公共阅读场所的使用率较低,仅10.8%的孩子会在校外图书馆阅读,1.0%的孩子会在社区(村)阅读室阅读。

6.图画书是幼儿园和小学生最喜欢阅读的图书类别,随年级增长,孩子对科学普及类、名家名作/名著类、小说类、人物传记类图书的喜欢程度不断增加。

7.孩子比家长认为的更喜欢阅读。对于阻碍孩子阅读的原因,幼儿园阶段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阅读氛围”,到小学后逐渐变为“没有兴趣”,进入初中后,“没有时间”的比例明显增高。

8.家长让孩子阅读的主要原因是“帮助孩子自我提升”“对学习有帮助”“孩子喜欢”。而对于孩子阅读的主要原因,家长与孩子的观点不完全一致,家长报告孩子阅读最

主要的原因是“学习需要”(53.5%),孩子报告自己阅读最主要的原因是“自我提升”(54.2%)和“自己喜欢阅读”(52.3%),家长可能低估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兴趣对孩子阅读的驱动作用。

9.超过八成孩子报告自己在阅读方面存在困扰,排名前三的主要困扰是“不知道怎么选适合自己的书”“不知道读书的方法”“没有或者缺少可阅读的书籍”。

二、家庭对儿童青少年阅读支持情况。

1.儿童青少年家庭总藏书量和家中儿童青少年读物的数量偏低。有46.1%的家庭的总藏书量不超过25本,56.3%的家庭的儿童青少年读物数量不超过25本。

2.家长每年为孩子购买的儿童青少年读物数量以6~10本为主,其次是0~5本和11~20本。整体来看,有42.9%的家长每年为孩子购买的儿童青少年读物超过10本,有18.7%的家长每年为孩子购买的儿童青少年读物超过20本。

3.家长给孩子选择阅读书目的主要依据是“孩子的兴趣”“孩子的阅读水平”“老师的推荐”,74.2%的家长为孩子选书时会考虑孩子的兴趣,55.5%的家长为孩子选书时会考虑孩子的阅读水平。

4.家长为孩子阅读提供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提供“孩子自己的书桌”“孩子自己的书架”“供孩子阅读的房间”,还有6.4%的家长没有给孩子阅读提供过环境创设。有过家庭阅读环境创设的家庭,孩子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阅读的比例之和更高,高于没有家庭阅读环境创设的孩子20.2个百分点。

5.对孩子阅读影响最大的人排名前三的是“父母”“教师”“同学或朋友”,分别占比为41.4%、24.8%、14.9%。其中“父母”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对孩子阅读影响最大的人;随着年级增长,父母的影响虽然逐渐降低,但仍然是影响孩子阅读的主要对象之一。

6.父母的阅读量偏低,有23.9%的父母几乎不阅读,50.6%的父母的年阅读量不超过5本,仅23.3%的父母年阅读量在10本以上。几乎不阅读的父母,孩子阅读兴趣和年阅读量更低、几乎不阅读的比例更高。

7.尽管有94.1%的家长认为亲子阅读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有73.8%的孩子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亲子阅读,但仅有72.6%的家庭开展过亲子阅读,接近50%家庭不能做到每周开展亲子阅读。

8.亲子阅读中父亲角色缺席,母亲是孩子阅读最主要的陪伴者。有85.2%的母亲会参与亲子阅读,而父亲参与亲子阅读的比例仅为30.4%。

9.80.1%的家长报告亲子阅读对提高孩子阅读水平帮助大,有83.5%的家长报告亲子阅读对培养良好亲子关系帮助大。开展过亲子阅读的家庭,孩子语文水平为优秀和中等偏上水平的比例之和更高,高于未开展过亲子阅读的家庭的孩子17.7个百分点。

10.阻碍亲子阅读开展的原因,排名前三的是“没有时间陪孩子看书”“不知道怎么陪孩子阅读”“家里没有合适的人陪孩子看书”。随孩子年级增长,“不知道怎么陪孩子阅读”的家长比例增高,从幼儿园的25.8%上升到7~9年级的39.6%。

11.有89.1%的家长在为孩子选书方面存在困难,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书目种类太多不知道怎么选”“大人选的书孩子不爱读,孩子选的书大人不认同”“选的书不符合孩子的阅读水平”。

12.对于家长带孩子参加的阅读活动,有44.7%的家长会“和(带)孩子一起去图书馆或书店、书摊”,有34.2%的家长会参加“学校(幼儿园)组织的阅读活动”,有21.7%的家长会“和(带)孩子一起去绘本馆或阅读馆”。此外,有23.6%的家长从来没有带孩子参加过阅读活动。

13.有15.4%的家长几乎没看过孩子在看的书,31.1%的家长报告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孩子的阅读水平,67.2%的家长报告自己在指导孩子阅读方面存在困难。

三、学校对儿童青少年阅读的支持情况。

1.学校积极创设阅读环境,有七至八成教师报告学校(园)有班级图书角/区,超五成幼儿园和超八成中小学教师报告有学校图书馆或图书室。

2.近六成幼儿园、小学和近五成初中教师报告学校(园)会每年或每学期更新儿童青少年读物,但也有8.7%幼儿园园长、10.5%小学语

文教师、14.7%初中语文教师报告学校(园)很少或几乎不更新儿童青少年读物。

3.幼儿园的幼儿读物藏书量排在前三的是图画书、益智游戏类、手工制作类,小学的儿童青少年读物藏书量排在前三的是科学普及类、图画书类、名家名作/名著类,初中的儿童青少年读物藏书量排在前三的是名家名作/名著类、人物传记类、小说类。

4.学校(园)开展的阅读活动形式多样,幼儿园开展比例最高的阅读活动是绘本自由阅读(80.0%),小学和初中开展比例最高的阅读活动是朗诵比赛(80.0%、77.2%)。

5.小学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主要是“保证校内课外阅读时间”“规定课外阅读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初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主要是“指定课外阅读书目”“规定课外阅读量”“开设阅读指导课”。

6.九成的学生报告教师会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近六成教师会经常和总是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频率越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越高。

7.在为孩子推荐阅读书目时,幼儿园园长和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依据是孩子的年龄特点(83.0%、86.5%),初中教师的主要依据是语文课本或课标的要求(86.4%)。

8.有96.9%的小学语文教师、98.0%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存在困难,主要是在指导中“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不足,缺少阅读方法”;初中阶段“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是教师在指导中面临的最主要困难。

9.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最希望获得的支持是“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适合的书目”“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精准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此外,有49.4%、50.3%的小学、初中语文教师希望在“提升自身阅读指导能力的专业培训”方面获得支持。

10.教师提升自身指导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和途径是“在工作中自己反思、总结”“与同事交流”“借助相关图书及网络资源”,通过“参加相关培训(含网络培训)”提升自身指导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师比例不到一半,小学、初中语文教师的比例分别为44.6%、46.2%。

四、儿童青少年阅读的城乡差异及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情况。

1.城乡差异情况。

儿童青少年阅读方面,相比于城市和县镇,农村地区孩子的阅读起始时间更晚,有固定阅读时间的比例更低。这种差异在儿童早期就已出现,城市地区孩子在3岁以前开始阅读的比例几乎是农村的两倍;农村地区几乎不阅读或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的孩子比例更高,孩子的年阅读量更低,近一半(49.6%)农村孩子的年阅读量不足5本;农村孩子看纸质书、听有声书的比例更低,用手机阅读的比例比县镇和城市分别高6.3和7.7个百分点;农村地区孩子在家阅读的比例更低,但在学校阅读的比例更高,使用社区(村)阅览室的比例稍高于城市和县镇,但孩子在公共阅读场所阅读的比例普遍较低。

家庭阅读方面,城乡地区家庭藏书量和儿童青少年读物购买量差异明显,32.6%的农村家庭总藏书量和38.4%的农村家庭儿童青少年读物数量不足10本,36.9%的农村家庭每年为孩子购买的图书不足5本;相比于城市,农村地区每天几乎不阅读的父母更多,有28.4%的农村父母几乎不阅读,高于城市8.9个百分点;农村地区家庭亲子阅读开展的比例为62.9%,低于城市和县镇16.5和9.7个百分点。

学校阅读方面,城市和县镇地区学校(园)的阅读环境创设情况优于农村,差异较大主要是楼道阅读角/区、阅览室、幼儿园的图书馆或图书室、小学的阅读橱窗或宣传栏、初中的班级图书角/区等;城市和县镇学校(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高于农村;相比于城市和县镇,农村地区学校(园)的阅读活动的开展率更低,儿童青少年读物很少或几乎不更新的比例更高,有13.6%的幼儿园、15.7%的小学、21.6%的初中很少或几乎不更新学校(园)的儿童青少年读物。

2.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情况。

儿童青少年阅读方面,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孩子的阅读起始时间更晚,东部地区孩子3岁以前开始阅读的比例比中、西部地区分别高8.5、12.4个百分点;中、西部

地区孩子的年阅读量更低,42.6%的西部地区孩子的年阅读量不足5本。

家庭阅读方面,东中西部地区的家庭藏书量差异明显,有23.0%的西部地区家庭藏书量和28.6%的西部地区家庭儿童青少年读物数量不足10本,29.0%的西部地区家庭每年为孩子购买的图书不足5本;中、西部地区家庭亲子阅读开展的比例分别为70.1%和69.8%,分别低于东部地区8.9和8.6个百分点。

学校阅读方面,东部地区学校(园)的阅读环境创设情况优于中、西部地区,差异较大的主要是楼道阅读角/区、阅读橱窗/宣传栏、幼儿园的班级图书角/区、中小学的阅览室等;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阅读活动开展率更低。

五、中文分级阅读的开展情况。1.教师、家长、孩子对中文分级阅读的认知度都比较有限,仅两到三成的教师、不到两成的家长知道并了解中文分级阅读。

2.在听说过“中文分级阅读”的家长、教师、孩子中,有78.5%的教师、68.8%的家长、78.3%的学生做过与中文分级阅读相关的事情,但主要以图书选购为主。

3.教师、家长使用阅读水平测试、中文分级阅读书系的比例在近两成到近三成之间,中文分级阅读平台的应用率仅一成左右,从中文分级阅读平台获得书单的不到两成。

促进儿童阅读发展的建议

阅读是促进儿童和国民整体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儿童青少年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他们爱上阅读、科学阅读、提升阅读水平是国家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如何激发儿童青少年的阅读兴趣、科学开展阅读?结合本次调研了解到的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发现的问题和需求,提出如下建议。

其一,注重阅读的宣传和推广。一是充分认识阅读对儿童各方面成长的重要意义,摒弃功利性阅读的观念。阅读不仅仅有助于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和语言的发展,还对陶冶儿童情操、塑造健康人格有所裨益。

二是进一步加强阅读的宣传推广。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宣传方式,提高阅读宣传推广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将阅读推广活动和时尚元素、流行文化结合起来,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如开设优质的阅读电视节目、有趣的阅读游戏等。

三是提高公共图书馆、绘本馆等公共阅读资源的供给和服务能力。通过细分服务群体,设置儿童群体、青年群体、老年群体阅读专区,供需对接,提供特色化服务,满足不同的读者群体不同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例如,周末举办亲子读书或儿童阅读活动,节假日举办全民阅读节,暑假举办“夏季阅读挑战月”等活动鼓励儿童借阅图书等。通过持续性的阅读推广活动,让阅读成为儿童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

其二,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充分发挥家长自身示范作用。

家庭是影响儿童青少年阅读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调研发现,父母是对孩子阅读影响最大的人,父母的阅读频率、家庭藏书量、有无专属的阅读空间等与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时长、阅读量都有显著的关联。

建议一是创设家庭的阅读环境,建设“书香”家庭。根据孩子发展情况选择适宜的书,并设置专门的书架;为孩子布置专门的阅读空间,添加儿童个性化的布置,营造适合孩子的、安静温馨的阅读空间;定期组织家庭阅读活动,如家长带孩子逛书店、到图书馆借书等,使得阅读成为家庭日常活动。

建议二是重视亲子阅读,做好阅读“启蒙”。家长应该尽早开展亲子阅读,通过固定的亲子阅读时光,为孩子创造美好的童年回忆。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可以通过读故事、演故事、陪伴阅读、分享阅读等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的阅读进行适时指导,及时肯定和表扬孩子的阅读行为和进步,使孩子爱阅读、会阅读。

建议三是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引读者”。家长可阅读孩子的书从而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或阅读工作、兴趣相关的书籍,通过自身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带动孩子阅读。

其三,注重提升教师队伍阅读指导能力,夯实学校作为孩子阅读

能力和兴趣培养主阵地的作用。

对孩子而言,学校是阅读的主阵地,也是开展阅读教育的“第一现场”。

建议一是开好语文课、阅读指导课,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教师应摒弃死记硬背式的功利性阅读,注重课堂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走向深度阅读,通过每一堂阅读课的点滴累积,帮助学生将阅读内化为学习生活的自觉。

建议二是提高阅读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重视和强化教师队伍的阅读指导培训。将阅读指导能力纳入“国培计划”和地方各级教师培训,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设立“教师阅读指导能力培训”专题,畅通教师提升自身阅读指导能力的专业渠道和路径;围绕教师普遍遇到的“如何激发学生阅读能力”“如何精准了解学生阅读水平”“如何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如何选择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书”等问题开展实用性高、针对性强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特点与阅读需求、特点,提高面向不同阅读能力水平的学生开展针对性阅读指导的能力与水平。

建议三是学校优化图书资源配置,创新阅读活动方式,积极联合家庭、社会为不同阅读水平的儿童青少年提供合适的阅读资源和丰富的阅读活动。学校应该定期购置优秀读物补充进学校图书馆、教室阅读角,满足学生随处有书读、随时可阅读的需求。学校可整合家庭、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等,如学校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周、评选“书香家庭”等,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教育;与社区(村)图书馆、民间读书协会、家庭读书屋等机构合作组织活动,丰富学生阅读生活。

其四,扶持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儿童阅读的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和东中西部地区的阅读差距。

我国儿童阅读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充分、不均衡现象,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阅读“薄弱地区”。扶持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儿童阅读的均衡发展,对促进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质量提升和均衡发展有重要作用。

建议一是加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学校的阅读资源建设,缩小城乡和东中西阅读配套资源和设置建设的差距,包括保证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图书室或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和楼道图书角等建设;完善阅读发展水平落后区域的公共设施建设,如建立和完善社区(村)图书馆/室、农村书屋等机构,利用社区(村)中的零散空间和其他公共活动场地建立阅读点,提高阅读设施的覆盖面、可及性和便捷性。

二是“激活”公共阅读场所的资源,提高公共阅读场所和活动的使用率。加强阅读资源的投放和管理,通过购买和捐赠等途径,配备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内容积极向上的课外读物;推进基金项目合作,为农村及中西部地区发放“阅读包”,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合适的阅读资源。鼓励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中小学校等开展“阅读+”合作活动,如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合作,吸纳儿童读者进图书馆当志愿者,以阅读为纽带吸引不同人群读者,也降低图书馆的运行成本。

三是提升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教师和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为他们提供基础、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教师阅读指导手册和家长阅读指导手册、线上课程等资源;提供受孩子喜欢、操作便利的阅读活动指导手册等。

其五,普及科学分级阅读观念,开展中文分级阅读基础研究,出版高质量分级阅读书目。

重视中文分级阅读的基础研究,开展多学科、跨领域合作的中文分级阅读研究,通过语言学、汉语言文学、心理测量学、语言计量学、语言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阅读研究者、出版行业相关工作者、阅读教育一线实践者等共同参与,联合攻关,解决中文分级阅读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为分级阅读真正普及奠定坚实科学基础。

建议国家和出版行业加强对面向儿童图书内容的审核把关,建立儿童图书的择优机制和淘汰机制,并定期筛选适宜儿童青少年的优质读物并完善阅读指导目录,为中小学图书馆(室)和公共阅读场所提供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推荐阅读书单,保障儿童青少年读物质量,减少儿童读物的无序现象。